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市第9屆市議員候選人呂豐年選舉宣傳單

  此物件為選舉宣傳單,為呂豐年於1977年參與中華民國第9屆臺南市議員選舉時所印製,傳單以由候選人角度所撰寫之短文為主軸,藉以答謝國民黨黨內同志支持提名之厚愛。   本件所提及的議員候選人呂豐年,出身臺南市南區喜樹社區,曾任第9、10兩屆臺南市議員。呂豐年的問政作風耿直率真,素有「揭弊大王」之稱號,常在質詢場合與時任臺南市長的蘇南成針鋒相對,在任內曾追查「運河盲段臭包案」、「國花大樓官商勾結案」等案件,並在1984年受到襲擊,以至於雙眼受傷。   臺灣的縣市議員選舉始於日治時代,在1935年6月臺灣總督府發佈《市會議員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規程》後,在該年的11月22日舉行全臺第一次地方民意代表選舉,此次選舉,選出的民意代表官選、民選各半,而選出來之議員僅具議決權,不具有提案、質詢等權責。後在國民黨政府派員接收臺灣後,1945年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灣省各級民意機關成立方案」,並於1946年辦理間接選舉產生縣市參議員。而在1950年,舉辦了第1屆民選的縣市議員選舉,臺灣民眾得以選出為自身權益喉舌的議員。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77~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