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7年(民國36年)5月2日5、6版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7年(民國36年)5月2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554號,此物件為單張單面,共兩版,內容計有〈美蘇闘爭在朝鮮〉(杏庭)、〈飢餓世界?〉(童常)、〈國際人物小誌 英國首相艾德禮〉(迪生)、〈羅斯福見聞秘錄〉(著者:伊利奧.羅斯福 譯者:李嘉)、〈本市物價不斷上漲,警局即將嚴厲管制,現正開始各項貨品調查〉、〈工礦股份公司昨日正式成立〉、〈配合公有耕地放租,縣市組織合作農場,省合作會派員分赴輔導〉、〈染料價格近又上漲〉、〈肥料已獲得解決,赤糖產量可增加,臺糖公司明召開評價會〉、〈本省礦業稅照中央規定〉、〈夜訪工礦公司〉(一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公告〉、〈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通告〉、〈財政部臺北關稅務司公署佈告〉、〈臺灣省臺北縣政府公告〉、〈臺北縣政府工程招標公告〉、〈臺灣省鐵路警察署緊急啓事〉、〈高雄港務局海事工程事務所標售船殼鐵板公告〉、〈臺灣省專賣局公告〉、〈臺灣電力公司公告〉、〈臺灣航業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工程招標公告〉、〈清算臺灣パルブ工業株式會社啓事〉、〈臺灣鋼鐵機械公司啓事〉、〈臺灣省工業研究所公告〉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