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6年(民國35年)6月25日1至4版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25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44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教長朱家驊報告教育工作現狀,抗戰八年學生數量大為增加,目前已感設備困難師資缺乏〉、〈青島外圍激戰,撫順以東共軍襲擊國軍,饒漱石昨飛哈埠〉、〈熱河民眾感謝軍調特向中美代表獻旗〉、〈政治軍事相提並論,顯係中共延宕政策,國防部駁斥中共建設〉、〈平參議會今成立,主席頒佈訓詞,勗勉迅速恢復社會秩序,提高生產以期渡過難關〉、〈社論:糾正「看白戲」的風氣〉、〈國民應有認識與決心〉、〈聯總運華物資達六十萬噸,災區調查團抵長沙〉、〈教會大學協會開二屆年會〉、〈馬叙倫等赴京請願,在下關與難民衝突,毆傷各報記者及憲兵多人,滬市發生群眾遊行糾紛〉、〈京臨參會成立委會調查首都大屠殺案〉、〈生產停頓物資高漲,撫順礦工生活困難,期望早日獲得救濟〉、〈晉北旱災嚴重〉、〈阿根廷政府贈我醫療器材,在京舉行賚送儀式〉、〈廢除日軍備軍政,美國建議成立四強管制日本條約,自生效日起期間廿五年,貝爾納斯已向報界發表〉、〈經社理事會已圓滿閉幕〉、〈日國內毒物被美軍肅清〉、〈三大政黨參加組閣,法新政府成立,皮杜爾任總統仍兼外長,皮氏建議國際共管的港〉、〈貝卡西發生炮戰,荷印交通中斷〉、〈如何使臺灣成為模範者〉(李萬居)、〈輾動中的基隆(下)〉(菱舟)、〈日本改革警察制度係遵守波茨坦宣言,以范倫霆所擬計劃為骨幹,遠東戰犯法庭昨日已復庭〉、〈美赴菲代表團將作環球旅行〉、〈聯合國機構將移址辦公〉、〈美定後日施放V2火箭彈〉、〈戰力を永久に除去,締約國共同で實現保障,日本非武裝化條約案全文〉、〈光復謝恩團を組織,官吏等の守法肝要,兵委員の各地視察談〉、〈國民學校教員の俸給,速刻全額を支拂へ,省教育會役員會て議案可決〉、〈阿里山に吳鳳鄉,民主政治を山に透徹〉、〈如何にして臺灣を模範省たらしむか〉、〈脆弱な防疫陣營〉、〈農村衛生の改善へ〉、〈不思議な程の厚遇,玉突やトラシブまて完備,重慶俘虜生活語る日俘〉、〈選舉で議場騷然〉、〈通學生に大恐慌,專修班學生陳情な決議〉、〈五圓で裁判沙汰〉、〈暴風雨の被害僅少〉、〈警政に寄與せん〉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