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6年(民國35年)6月22日1至4版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22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41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主席正式宣佈停戰限期延長,有效時間展至本月三十日,三方代表祈求繼續和平〉、〈中共代表表示努力奔赴和平,保證共方軍隊堅守原防〉、〈中共製造恐怖事件,不惜犧牲黨員生命〉、〈財政收支系統法經立院修正通過〉、〈柯克將軍將坐鎮青島,青市長慰問傷兵〉、〈社論:印度政局展望〉、〈政協決議是怎樣破壞的〉、〈資源委會派周茂柏飛往日本調查工業〉、〈夏莊附近共軍擊退怪機兩架掃射柳亭〉、〈鄭介民向中共提嚴重警告,要求懲辦兇手,廢止殺人政策〉、〈太平洋戰前公債,下月起開始兌付〉、〈谷正綱抵泰州撥發急賑欵糧〉、〈田賦繼續征實目的安定物價,內河航權問題正調整中,宋院長答覆各記者詢問〉、〈印席政局又生波瀾,國大黨魁尼赫魯被捕因強進喀什米爾暴動區,孟買十萬工人罷工反抗〉、〈日議會舉行非常會議,日皇促通過新憲草,共黨議員認無意義拒絕參加,日私有武器製造廠撥充賠償〉、〈審訊戰犯問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已通過,以證人陳述書為審問證據〉、〈紐約時報評論東北工業被刼〉、〈美國的新善隣政策〉、〈中國教會大學負責人都生等來華〉、〈杜魯門報告聯總工作,運華物資共達六十餘萬噸,內包含糧食醫藥紡織品等〉、〈麥帥接見日女議員〉、〈麥帥總部派員來華調查科學設備需要,以便決定移動日方賠償〉、〈梵蒂岡和莫斯科之間〉、〈對義大利合約問題四外長獲兩項協議,義法疆界問題亦曾討論〉、〈法反共群眾示威襲擊共黨總部〉、〈暹僑胞募款百萬充教育基金〉、〈聯合國糧農機構擴大漁業組工作〉、〈英新座談會檢討黨務問題〉、〈東京公務員五千人要求加薪提出恫懗〉、〈蘇代表提出主張設國際協議〉、〈英決以檳榔嶼闢為自由港,殖民部大臣在下院稱〉、〈美海部請眾院通過對華軍事援助法案〉、〈雙方讓步により圓滿解決を希望,國內問題に就いて宋院長記者に答ふ〉、〈又もぺスト患一名,福州から淡水に歸來〉、〈新竹市にも立寄る,戎克船は舊港に入港〉、〈財政難に喘く監獄,營養失調で四人斃る,根本的な救濟對策を要望〉、〈卓蘭の芭蕉みのる〉、〈基隆にコレラ再發〉、〈臺灣青年よ起て!悲觀傍觀する勿れ,熱血兄弟北平より激勵〉、〈何が原因?ぺストの侵入,檢疫所有名無實か,陣容の強化擴充望まる〉、〈接收農具を農民へ,一五七師の處置に感激〉、〈預算案を慎重審議,臺南縣參議會臨時大會〉、〈正米市場近く復活〉、〈甘藷の增產へ,臺灣卅一號外五品種〉、〈造林適性を調查,開墾者は請願書提出せよ〉、〈煤炭問題更に陳情,無效になれば廢坑,礦區權使用者大會で決議〉、〈日人財產を買收,不德公務員に嚴罰下す〉、〈閉鎖の儘宙ぶらり,迷惑なの患者です〉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