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5年(民國34年)12月18日1至4版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5年(民國34年)12月18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55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訓令(34):總法督字第七八一號〉(兼總司令陳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署民字第6546號〉(行政長官陳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警務處公告〉(處長:胡福和)、〈臺灣高等法院招考司法警察揭曉公告:檢牘字第六九號〉(院長楊鵬、首席檢察官蔣慰祖)、〈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公告:人發字第一六○號〉(主任張國鍵)、〈北平太和殿前蔣主席對學生訓話,勉青年發揚民族精神建設新國家,打破自私觀念親愛團結奮鬪到底〉、〈蔣主席訓詞全文〉、〈蔣經國返抵長春 陳良、金思心、趙君邁等同行 北寧路天津至錦州段暢通〉、〈北上國軍補給問題,確定一律發予實物〉、〈龔學逐返渝談話 接收敵偽船隻二七五一艘 航運分段計畫將切實執行〉、〈周恩來等專機抵渝,隨行人員三十餘人〉、〈「讀書問題」在南京〉(衡九)、〈合作事業五年計畫將於元旦開始實行〉、〈被敵偽強佔之財產,接收後速交還業主――行政院令各機關切實辦理〉、〈專賣並非與民爭利 陳長官于公署紀念週講稱〉、〈憲制劃分即可規定 高山族行政不另設機構〉、〈警備總司令部昨舉行紀念週,陳長官勉官兵嚴守紀律〉、〈接收臺南憲兵隊,軍事接收順利繼續通行〉、〈杜魯門總統發表美國對華政策,建立強大統一民主中國為維繫世界和平之柱石〉、〈近衞文麿自殺後,日政界咸感不安 季楠告日戰犯勿懷恐懼心理〉、〈麥帥下令逮捕戰犯後,日政治經濟已呈停頓 頃再下令逮捕戰犯六十九人〉、〈聯合國組織籌備委會 設立經濟社會理事會 解決各國有關經濟社會問題〉、〈中美工商業即謀發展〉、〈三國外長會見 維辛斯基卡爾等亦在座〉、〈留日臺胞廿日前後可抵臺 基隆市籌備歡迎事宜〉、〈讀者投書:請重建八易圳〉(楊景文)、〈五十年來的政治制度(五)〉(資生)、〈社論:國語問題の推進〉、〈統一民主中國建設は世界平和の礎石となる――米,對華政策を發表〉、〈マ大使,廿日重慶省(豫定)〉、〈軍事接收の公報〉、〈同胞が歸つて來たら!先づ光復の喜びを,基隆歡迎籌備處設置〉、〈鴉片(一萬余本)を隱匿密賣 公有財產も賣却す 日人の不誠意,新竹に二件〉、〈節米運動を展開〉、〈戰爭政治家再起認めす,民眾の望む政府を樹立――ク代將,全日政治家に公開狀〉、〈隘寮溪治水を繼續 一萬四千甲の灌溉達成へ〉、〈強盜團,忽ち逮捕 〉、〈國文解讀紙上講座:公文書の卷〉、〈早く國語教師を 日本軍人の居住は斷る〉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