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輪牛車

1. 本物件為鐵皮輪牛車。全車一共有5個部件,分別是車體載重臺,前方2個小鐵皮輪,與後方2個大鐵皮輪。全車為木製基底搭配鐵製配件,整體外觀為紅色。載重臺上面插有5根木棍,其功能為固定貨物,並免行車時有貨物掉落,同時也能限制貨物的容積大小。車體前方以長木棍連接牛軛,可套在牛頸與牛背之間,方便牛隻牽引。以車輪而言,皆為木製幅軸車輪,輪外上鐵皮。 2. 由有幅軸的車輪搭配鐵皮的形制,可推測本物件最早出現時間可能為日治時期,實際使用時間則無法判定。清代至日治初期,臺灣牛車多為板輪牛車,1908年臺灣總督府實施〈荷車取締規則〉,其荷車所指為牛車、馬車、人力拉車等載貨用車,該法規範牛車的車體形制。此後,鐵皮輪牛車逐漸成為日治時期臺灣西半的主流樣式。由於鐵皮輪牛車時常載貨承重過量,再加上當時道路建造工法不良,因此時常破壞道路。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