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秧擔

1.本物件為秧擔之橫桿,竹製材質。該物件共有4根細竹,外觀可見竹節,4根細竹的兩端整齊固定於1個木架上,木架上可見鐵絲細線纏繞。 2.臺灣農業的開展最早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至明鄭、清領時期,隨著水利設施大量構築及建設,農業型態及工具亦隨之改變。秧擔兩端通常會掛有竹簍、秧篦等承裝秧苗的器具,以便作為乘載秧苗的工具。 3.挑秧苗擔,竹或木質製成,由兩長方形的擔座或秧架及一扁擔組成,秧架兩側用鐵絲做成提把,成為放置秧苗的擔架。兩個秧架用一扁擔挑起,就是挑秧苗擔,農夫將秧苗放在籃中,秧籃疊在秧架上,再挑到種田的地方進行插秧。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