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臺灣雜誌社出版《新臺灣》雜誌第11年3期

  此物件為期刊,是1980年9月30日出版的《新臺灣》第11年第3期,刊物封面印有「新年代的新臺灣」、「新聞化的新雜誌」字樣,內容要目計有〈林洋港主政二年來的得失―一位省政記者對他客觀的批評〉、〈蔡鴻文議長訪美功成歸來―中美斷交後最成功的國民外交〉、〈誰賴了省屬行庫108億債―細算特權份子吃定行庫爛帳〉、〈漫談幾項交通問題的失策―交通主管當局自相矛盾的事實〉、〈周至公與「八七」水災重建―將軍主席首創兵工協建的成就〉、〈曾文坡市長三年有「成」―市長「不務正業」市民大失所望〉、〈寄行計程車司機們的心聲―寄行計程車司機不平之鳴〉、〈醫療界陋規的故事―杏林奇譚「院」門大開紅包作祟〉等。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的臺灣雜誌,由於外交危機的影響,相較於支持政府的主流政論雜誌之外,尋求改革的雜誌於是出現,其一是後來尋求黨內改革的《大學雜誌》,其二是醞釀黨外民主運動的《臺灣政論》。另外大型報社如《中國時報》、《聯合報》都挹注的雄厚資金,以《時報雜誌》、《中國論壇》投入雜誌出版的行列。文藝雜誌方面則有《夏潮》雜誌爆發「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並有數份以專業文學批評為主的雜誌創刊,如:《中外文學》、《文學季刊》等。另外社區雜誌以及婦女雜誌也在此時期發展起來。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