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前進雜誌社出版《前進週刊》第18號

  此為前進雜誌社1983年7月30日出版的《前進》週刊第18期,內容計有〈多革了的一點命-給嚴家淦先生的一封信〉( 李敖)、〈公賣局:雙龍搶一珠-設置麥芽廠預算風波平議〉(史風)、〈肥了政府,瘦了人民!-公營專賣制度的檢討〉(高次山)、〈全斗煥是如何崛起的?(中)-「十二.十二」事件的一段秘辛〉(黃鈴雯)、〈基隆獄監二三事-由王正玉逃獄談起〉(蘇克福)、〈大贏日本隊後又怎樣?籃球國手心事誰人知?〉(張王開)、〈風起雲湧的嘉南大平原-國民黨在四選區所面臨的挑戰〉( 陳平)、〈雷渝齊何不加入黨外?-從「雷渝齊質詢事件」談起〉(康橋)、〈叫「法統」們收回香港〉( 于不平)、〈賈魯塞斯基宣布解嚴〉等。   此物件為林正杰創辦的《前進》雜誌系列出版品之一。由於戒嚴期間的出版管制,《前進》面對警總的連番查禁,陸續更改刊名,計有《前進周刊》、《前進廣場》、《前進時代》、《前進世界》等。《前進》之創辦,以「在報禁下尋找更接近真實的客觀報導」為核心理念,其重要創辦人有林正杰、蔡式淵、蔡仁堅,三人皆為民進黨早期派系「前進系」成員。由於認同立場與民進黨在解嚴之後的路線相左,林正杰在1991年民進黨通過「臺獨黨綱」後宣布退黨,其所領導的「前進系」也隨之解散。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5149 25.02657)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