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

跟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有關的相片,第3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青雲雜誌社出版《青雲》月刊第11期

  此為縱橫雜誌社1980年11月出版的《青雲》雜誌第11期,內容計有〈選舉罷免法評析〉(顏尹謨)、〈邁向政治發展的新里程-國民黨提名人選公布之後〉(黃越欽)、〈營建「紅禍」何時了〉(文冬如)、〈不要擂台,我們要講台〉(楊逵)、〈國父遺教與民主政治〉(吳清吉)、〈撥見這次氣氛特殊的選舉〉(常友松)、〈黨內外參與選舉的順逆大勢-從國民黨的抵提名政策談起〉(何光明)、〈開放大門!關閉後門!-不容律師檢覈制度繼續存在〉(筍孫)、〈聯合報隱德揚怨造謠說謊〉(黃啟雄)、〈從伯嚭收賄亡國談到賄賂選舉誤國之危〉(文蔚)、〈請拿出誠意來辦理選舉〉( 蘇洪月嬌)等。   此件為青雲雜誌社出版的《青雲》雜誌(New Horizons),於1979年6月由陳黎陽創刊,為眾多黨外雜誌之一,前身為1977年7月創辦的《這一代雜誌》(New Generation),此雜誌由陳黎陽創刊、黃信介擔任社長、張俊宏擔任總編輯,成為黨外勢力的重要核心之一,曾發表黨外助選團的消息,可說是「黨外的機關報」。後《這一代》雜誌於1978年12月停刊,1980年復刊,停刊期間由《青雲》雜誌承繼,而《青雲》雜誌也偏向黨外立場,為黨外發聲。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座標系統
WGS84
向量空間資料
POINT (121.53162 25.02804)
地名
製造地: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