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本伊勢神宮掛軸組

1.本件為日本伊勢神宮掛軸組,為日治後期皇民化政策之「正廳改善運動」中,於正廳供桌正中央懸掛的標準掛軸。本組含有2件繪製伊勢神宮建築外觀的掛軸,1件帶有裝裱之天、地軸頭,整體畫幅較長,另1件則已去除軸頭,僅留存畫心及兩側裱紙,共1組2件。2件圖繪主要畫面內容皆繪出日本伊勢神宮建築的樣貌,包括雲霧繚繞的山林背景、神社入口兩側的石燈籠、連接人界與神域的鳥居,以及神宮主體。其中神宮建築皆具體繪出屋脊兩端交叉突出的「千木」,以及屋頂大樑上橫向排列的「鰹木」,兩種建築裝飾都是日本古代皇族建築經常使用的設計,象徵著神聖而崇高。 2.日治時代末期,日本對外戰事逐漸擴大,先後經歷九一八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而臺灣總督府為因應戰爭局勢,對臺的統治方式也轉以去除臺灣傳統文化色彩,以「內外地一體」、臺灣人「皇國臣民化」為目標。在一連串的政策中,推行「國家神道」即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改革。政府除了在全臺廣建神社之外,也呼籲臺灣人民在家中安置「神棚」,1936年並衍生發展出「正廳改善運動」,抑制了臺灣人正廳供桌上供奉祖先牌位及神像的傳統,取而代之的是祀奉「神宮大麻」,以促使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大麻」能成為臺灣家庭信仰中心。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36~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