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道光24年甲辰中式第七十二名舉人周鏡銘「文魁」匾額

1.本件道光24年甲辰中式第七十二名舉人周鏡銘「文魁」匾額,長153.9公分,寬66.2公分,高5.2公分。呈長方形板狀,板面以6塊長方形木板採長邊拼接方式製成,其背面左右兩側各2條垂直長木條固定。正面另釘固木邊框,表面呈現綠色,以黑筆繪製龍紋邊框。匾額字體採陰刻方式,主體字內填入黑色顏料,左右側字內則以紅色與金色呈現,額面底色以黃色泥漆表面撒螺鈿塗佈,背面呈原木色。 匾額右側直書篆刻贈與官員「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加三級劉鴻翱為」,中央橫式雕刻「文魁」2字,頂端帶有「特恩」2小字,左側刻有受贈者及時間,為「甲辰科中式第七十二名舉人周鏡銘立」,道光二十四年十有一月穀旦。就匾額題款的內容即是:道光24年10月1日福建巡撫劉鴻翱,為甲辰科特恩中式第七十二名舉人周鏡銘頒立文魁匾額一事。 2.本件匾額的題旨為周鏡銘通過福建省鄉試,考取第72名取得舉人名銜取得進京參加進士會試資格。然查校鄉試錄相關資料,周鏡銘應該是光緒14年戊子科(1888年)鄭懷陔榜中舉,與蔡逢辰、邱逢甲、呂賡年、盧德祥、林際春、汪春源、羅秀惠、黃彥鴻(以侯官縣籍中式)同榜,其中周鏡銘特別註記以晉江縣籍中式。另外有關周鏡銘最為完成的履歷資料,即是周鏡銘為「清朝陳蓮峰及郭慈淑夫妻合葬墓誌銘」銘志的落款:「鄉進士教授修職佐郎晉授文林郎候選訓導光緒癸未科歲貢揀選□□光緒戊子科舉人愚弟周鏡銘頓首拜撰」。 3.在清朝科舉制度中,通過考試高中者,會由同僚或長官致贈匾額藉此彰顯榮耀,鄉試錄取後,即為舉人,即可懸掛文魁匾額。但這塊匾額立匾者劉鴻翱為道光朝的福建巡撫,周鏡銘也應該是光緒14年中舉,其中的資訊矛盾顯示,這塊匾額可能是家族將採集到的舊匾重新填上族親名諱的作法。均為宗族基於景仰先賢,特地製作的匾額,其內容與彰化縣愛蓮堂周氏宗親會宗祠複刻的版本內容一致,並未將道光24年甲辰科的資料清除,只有周鏡銘的名諱是正確的。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44~188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