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埔柿餅薰蒸器

1.以寬細不同的竹篾、極寬版的薄竹片、木板、藤皮等組合編製而成,整體狀似略胖的火箭,結構大致可分為底部、籃身、頂蓋。底部乃兩片梯形木板交叉嵌合成十字狀的底架;籃身以竹篾編成方底圓口的造型,並製作成子母口的結構,以便讓頂蓋密合蓋上;頂蓋以寬版薄竹片製成邊圍部分,頂部以竹篾編成圓錐狀。籃身與頂蓋兩側各有圈耳,供麻繩穿綁後提取之用。整體以竹篾密編但仍具透氣性的縫隙,目的為使薰蒸柿餅過程中達到收乾水分卻又不過於乾燥的效果。 2.新埔製作柿餅的製作可追溯至十九世紀的清朝統治時期。將黃橙橙的柿青削去外皮,再以當地特有的九降風進行日曬風乾、脫澀催熟,期間還要每天以手工進行壓捏;除了日曬外,還會搭配烘烤,好讓柿子內部也達到乾燥效果。早期以柴燒烘烤時會將柿子放在竹編的曬盤或竹編的薰蒸籃中,如今製作柿餅仍有日曬風乾與薰蒸的步驟,但多以機器烘乾,盛裝柿子的用具則改為不鏽鋼材質的曬盤了。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