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內埔保甲所贈之日本國旗

  此物件為旗幟,為一布質日本國旗,其上有手寫字跡「贈李金庚君,內埔第一保民一同」,旗面有顯著泛黃破損痕跡。此物件署名者為李金庚,李金庚在1914年畢業於屏東內埔國小,並在1920年於日治時期阿猴廳二崙區(相鄰內埔區西南方)擔任書記。   此件為日本的國旗,旗幟圖案為一象徵太陽的實心紅圈,置於白底旗幟正中央,其源由來自於日本神話。在日本的神話之中,認為男神伊邪那歧命(いさなき の みこと)與其妹女神伊邪那美命(いさなみ の みこと)結為夫妻後,生下日本本島與列嶼並生下諸神,其中被賦予統治日本的權力的為其第一子:日神-天照大神(現今大多認定其為女性),因此日本為太陽所統治的國家,國旗自然也與太陽相關。此旗於19世紀幕府末年為商船所用,名為「日之丸」,後由日本海軍所沿用作為海軍旗,二戰結束過後,對於是否將「日之丸」定為國旗產生爭議,但最後在1999年日本政府立法將「日之丸」確定為日本國旗。   另此物件所提到的保甲為保甲制度,是臺灣總督府使用的基層管理制度,此制度最早在臺灣由清朝官方所使用,後臺灣總督府接收臺灣後,以警察機構取代保甲局並任命地方仕紳成為甲長,並以保甲制度跟警察機構的結合先後控制鄉村、宗教團體、番界,並驅逐黑社會,另運用連坐法嚴格控制違法、叛亂行為。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