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圓頂式木雕座鐘組

1. 圓頂式木雕座鐘組,共1組3件,包括座鐘、鐘擺及發條鑰匙3個部分。座鐘盒體及底座皆以木材製成,外觀呈半圓拱型,盒體正面圓頂中央浮貼貝殼及葉形裝飾,弧邊處雕刻串珠狀線條,左右兩側立有木雕螺旋柱,底座斜邊刻有直條紋飾。盒體作單側右開門設計,門框內夾兩塊透明玻璃,上方玻璃無任何紋飾用以顯示時間,下方玻璃帶有米字型葉紋裝飾,外圍作木雕線條及扇型飾角,透過玻璃可觀看鐘擺擺盪情況。門內上半部裝有圓形文字板,文字板中央以黃銅製圓盤為飾,盤內有發條孔洞,盤外以阿拉伯數字標記時間,文字板邊緣處同樣以黃銅飾邊。鐘擺為黃銅製,可以調整鐘擺長度,進而改變鐘擺擺動的速度。發條鑰匙用來插入文字板上的發條孔洞,藉由旋轉發條手動上鍊,給予座鐘走時的動力。 2. 傳統的座鐘通常放置於桌面或櫃面等平面上,透過掛置於機芯下方的鐘擺左右擺動,帶動指針規律轉動來計算時間。臺灣從日本時代開始引進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及星期制,推動民眾養成守時觀念與習慣,進而促使時鐘逐漸普及於民間。日本時代的時鐘大多為木造盒體,內頭機芯由日本廠商製成,大致可分為原裝進口及臺灣組裝兩種類型。做工精良的座鐘兼具顯示時間及裝飾環境的功能。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