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本尾張時計株式會社製彩繪花鳥玻璃尖頂式木座鐘組

1. 日本尾張時計株式會社製彩繪花鳥玻璃尖頂式木座鐘組,共1組3件,包括座鐘、鐘擺及發條鑰匙3個部分。座鐘盒體呈扁狀長方體,頂端作三角屋頂設計。盒體之上固定一塊中央挖半圓拱型的木板,木板上方再貼以木雕裝飾作為門面。門面頂端呈人字形尖頂,尖頂中央及兩側立有瓶型木飾;門面左右以對稱立柱為飾,左側柱體嵌入氣壓計,右側柱體置入溫度計。座鐘採用單側右開門設計,門框外觀為半圓拱型,框內夾帶相同形狀的透明玻璃,玻璃下方有彩繪花鳥圖樣。門內上方固定圓形文字板,板上以阿拉伯數字指示時間,數字4及8下半部有發條孔洞,數字12下方印有日本尾張時計株式會社的商標圖樣,商標兩側有文字「TRADE MARK」。文字板後方裝有機芯,機芯下方為敲鐘裝置,敲鐘裝置後方木板貼有產品標籤。鐘擺掛置於機芯之下,透過轉動鐘擺底部的螺帽,可以調整鐘擺長度,進而改變鐘擺擺動的速度。發條鑰匙用來插入文字板上的發條孔洞,藉由旋轉發條手動上鍊,給予座鐘走時及報時的動力。 2. 傳統的座鐘通常放置於桌面或櫃面等平面上,透過掛置於機芯下方的鐘擺左右擺動,帶動指針規律轉動來計算時間。臺灣從日本時代開始引進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及星期制,推動民眾養成守時觀念與習慣,進而促使時鐘逐漸普及於民間。日本時代的時鐘大多為木造盒體,內頭機芯由日本廠商製成,大致可分為原裝進口及臺灣組裝兩種類型。做工精良的座鐘兼具顯示時間及裝飾環境的功能。 3. 本件座鐘為日本尾張時計株式會社製造。該公司前身為創立於1894(明治27)年的「尾張時計製造合資会社」,1906(明治39年)改組為「尾張時計株式会社」,主要產品為掛鐘及鬧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改從事飛機零件及彈藥的製造。戰爭結束後,方重新生產掛鐘、鬧鐘及螺絲等產品。直至1962年再次更名為「尾張精機株式會社」後,以製造螺絲、汽車及飛機零件為主,停止掛鐘和鬧鐘的產線。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名古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