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紅地彩繡人物紋菱形肚兜

1. 此件肚兜為菱形,正面為紅色,背面為藍色,主要刺繡技法為辮繡、打籽繡、緞面繡。背面一側有以藍色線繡「王兵朝」三字。圍頸上方、縫有藍色繫繩圈。正面紋飾方面,圍頸部分使用藍色拼布並繡有花果紋,與其他肚兜不同,此件肚兜的紋樣繡在正中央,繡有手持拂塵、騰雲駕霧的仙人,以及藍衫白裙的女子,背景是蓮池以及柳樹,旁邊綴有蝴蝶飛舞其中,並且以繡有「日」字紋的雲表現畫面中的時間為白天。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而此肚兜在裝飾風格上較接近中國,將紋樣裝飾於肚兜中央。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