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賣豬肉的人》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豬肉的人》。畫作題跋為「賣豬肉的人,歲次甲申年季秋金田畫」,為2004年(甲申年)所繪。 2.在農業社會或鄉下,很多較小的聚落或庄頭因為沒有市集,大多跟流動的菜販或肉販採買。 因為家家戶戶多少有種一些蔬果,所以肉品的需求較多,小型的雞、鴨、魚,還可以自己宰殺處理,但豬肉就得倚賴肉販了。通常肉販會用竹簍裝著要賣的豬肉、厚實的木沾板,以及處理肉類所用的各種刀具和磨刀石。然後根據顧客的需要來切肉。另外,豬的腹內(內臟)與蹄膀,也是大家喜歡購買的。以前沒有塑膠袋時,會以荷葉、月桃葉或香蕉葉來包肉。 不過沿街叫賣豬肉的行業,如今已不復見,已被固定的商家或是流動的發財車所取代;昔日全都是私宰的溫體豬肉,現今電宰冷凍豬肉也佔有相當比重。對於食物處理方法的不同,以及銷售模式的改變,或許正是點出時代的轉變吧!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2004~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