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中南屯水碓劉天章乾隆28年「泮藻流芳」木匾

1.本藏品為木製匾額一方,上款「欽命福建分尋臺澎兵俻道兼提督學政覺羅四爲」,中間為四大字匾詞「泮藻流芳」,下款為「歲進彰化學劉天章立 乾隆癸未年秋月 穀旦」,依其紀年可知此匾是乾隆28年(1763)所立。上款「欽命福建分尋臺澎兵俻道兼提督學政覺羅四爲」,係指清代官員學羅四明(1716-1777),乾隆26年(1761)任福建分巡臺灣道。 2.下款立匾者劉天章,今臺中市南屯區水碓人,是清代彰化縣庠生(秀才),此匾即為其登科的慶賀匾額。劉天章因早逝,其妻簡氏為其守節,後其二子又早夭,兩個媳婦亦為夫守節,稱為劉門三節,載入清代《彰化縣志》 。劉家祖籍福建南靖書洋鎮下版寮村上節聚落,自開臺祖劉源沂於康熙年間遷居臺中之後,一直定居當地發展成為大家族。劉天章為劉源沂之孫,該家族祖厝南屯水碓繩繼堂現已成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3.「泮藻流芳」之典故來自於《詩經,魯頌,泮水》中「思樂泮水,薄採其藻。」用以代表古代的貢生或有才學之士。 4.自明代以來,科舉成功的讀書人多會在家宅宗祠等處建立旗杆、懸掛匾額,用以彰顯功名的榮耀。至清代地方政府更編有旗匾銀,作為登科的士人之獎金,多用在建立旗杆或雕刻匾額,因此臺灣各處亦留有科舉旗杆與匾額之古物。科舉匾額之匾詞一般會刻有進士、秀才等名稱,亦有用其他讚美的詞句,科舉匾額的上款一般是為匾者,通常為主持該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會書名官銜,因清代科舉文化中,士人會將該科考試的主考認為恩師。下款為立匾人,則是該匾額的表彰對象。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763~1763, 年代描述: 乾隆癸未年秋月穀旦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