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生代雜誌社出版《新生代》雜誌第9號

  此為新生代雜誌社1983年1月出版的《新生代》雜誌第9號,內容計有〈第一部份:台北市議會-民意代表.特權.金權政治〉、〈「大金牛」的監察院活動記〉、〈我們不做玩牌遊戲-孫院長訪問記〉、〈施性忠是「蘇南成第二」?〉(劉志聰)、〈怎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正確認識王炳章「中國之春」的民主運動〉(李凡)、〈是改革?還是革命?-「中國之春」民主運動之初探〉(樵隱)、〈立監兩院「質詢」權保衛戰〉(唐璜)、〈又見行政命令扺觸法律-「勞工保險條例」的值得商榷處〉( 郭振邦)、〈又見「夏潮」,又見「夏潮」-與蘇慶黎談「夏潮」復刊〉、〈大牢籠裡的小牢籠〉(路程)、〈報禁政策下的民營小型報紙〉( 黃魚)、〈阿斗仔要保重!〉(亮言)、〈一輛賓士軋過〉(廖莫白)等。   《新生代》月刊創刊於1982年4月,總編輯為汪立峽。在當時黨外雜誌的光譜中,《新生代》屬於較為保守穩健的一端,其政論立場傾向於體制內改革,提倡不分黨內外的民主運動。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