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雜誌社出版《青空NEW HORIZONS 第四期

  此為縱橫雜誌社1979年10月出版的《青雲》雜誌第4期,內容計有〈我看黨外人士的未來〉(雷基泰)、〈循理性應時勢-進言黨外人士 、我的憤概〉(蘇南成)、〈黨外各派實力評估兼談策略得失〉(諸葛陽)、〈中國往何處去〉(劉仁州)、〈光天化日下的「偽中偽」〉(蔡少明)、〈愛國乎!叛國乎!-臺灣「二•二八」事件始末記〉(黃存厚)、〈亟須制定「老人福利法」〉(劉贊周)、〈監察院的兩個衝突和兩個危機〉(黎啟益)、〈光復神州第一功-武昌起義三日記〉(吳醒漢)、〈劉少奇的悲涼時刻-王光美三鬪入獄記(下)〉(洪不如)、〈洪誌良、張化民不是黨外人士嗎?〉(王光平;洪根塗)等。   此件為青雲雜誌社出版的《青雲》雜誌(New Horizons),於1979年6月由陳黎陽創刊,為眾多黨外雜誌之一,前身為1977年7月創辦的《這一代雜誌》(New Generation),此雜誌由陳黎陽創刊、黃信介擔任社長、張俊宏擔任總編輯,成為黨外勢力的重要核心之一,曾發表黨外助選團的消息,可說是「黨外的機關報」。後《這一代》雜誌於1978年12月停刊,1980年復刊,停刊期間由《青雲》雜誌承繼。而《青雲》雜誌也偏向黨外立場,為黨外發聲。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7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3162 25.02804)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