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自由時代雜誌社出版《開拓時代週刊》第9期總號137號

  此為自由時代雜誌社1986年9月15日出版的《開拓時代》週刊第9期總號第137號,內容計有〈不准國民黨亂開空頭支票〉、〈國民黨下達二級作戰命令〉(鄭經)、〈大家樂,規模最大的「全民運動」〉(萬事博)、〈「只要戴罪立功,殺人分屍無罪」?-陳雲輝投案的政治因素〉(江楓)、〈街頭有公道!-林正杰案與黨外街頭運動〉(夏芝青)、〈「顏錦福案」二審開庭記〉、〈黨外組黨,國民黨阻擋-近四個月組黨形勢的發展〉( 陳明遠)、〈夭壽官商短命山-「萬壽山災變」餘波〉( 莊守義)、〈王永慶那隻看不見的手-鹿港反杜邦運動的內幕〉(陳容)、〈上海灘老大陰溝翻船-水泥鉅子張敏鈺傳奇錄〉(陶朱太史)、〈「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申請入會書〉、〈洪昭男蒙「主」寵召〉、〈謝長廷聲明-評監察院審議「北市政府違法出借房地案」〉(謝長廷)等。   此物件為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系列雜誌之一。由於意識到出版審查之嚴峻,鄭南榕在刊物創辦之初便註冊了為數眾多的「時代」系列標題,以免後續因遭查禁而無法準時出刊,另《自由時代》為保護相關供稿者,鄭南榕主動承擔《自由時代》一切文責,且不在雜誌目錄頁著錄個別作者姓名。《自由時代》標榜著「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致力於追蹤黨國內幕、打破禁忌話題,也籌劃街頭社會運動――如「五一九綠色行動」。《自由時代》訴求黨外組黨,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則主張群眾路線,對於較保守的公職路線則加以批判。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