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鐘鼓鑼雜誌社出版《蓬萊島的鐘鼓鑼》週刊第6期總號29號

  此為鐘鼓鑼雜誌社1984年12月出版的《蓬萊島的鐘鼓鑼》雜誌第1卷第6期,內容計有〈外交雜牌軍-診斷駐外單位的弊病〉(馬武)、〈「揚」頭青春已逝,「書」就萬丈豪情-歡迎林書揚還鄉〉(姚國建)、〈我回來了!李金木擁抱家人〉(陳清立)、〈魯俊被警察「掃黑」!-黑道埋葬了魯老師〉(望渺茫)、〈孔祥熙之子在美建神秘大院〉(陳昭華)、〈江南命案國民黨躲得了嗎?〉(徐宏基)、〈聯合報的帝國主義-看王惕如何欺壓員工〉(劉路潭)、〈國民黨動輒「處死」-談「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案〉(牛踐終)、〈「南加州台灣同鄉會」返台交涉內幕--由談判、妥協到突生破裂〉(高思)、〈心懷關愛的人永遠不孤寂!--張俊宏獄中致女兒乃文書簡〉(張俊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公政會解散算了!〉(曾心儀)、〈國民黨消滅台灣話的統谷者心態〉(于珊珊記錄)、〈 祭悼林母游太夫人暨亮均、亭均小妹妹輓聯〉等。   此物件為《蓬萊島的鐘鼓鑼》雜誌,此雜誌的前身為《鐘鼓樓》雜誌,且在1980年「美麗島大審」後不久,就接著創刊,創刊號可謂是美麗島事件專號,然而立刻遭到查禁,於是創刊人黃天福(為黃信介之弟),於1983年1月創辦《鐘鼓鑼》,並自詡做為黨外力量的先鋒,並投身爭取民主政治的「戰場」之中,此雜誌為1980年代崛起的黨外雜誌之一,重要的創辦人黃天福以及陳水扁。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