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雷聲雜誌社發行《雷聲週刊》第4期

  此為大學雜誌社於1984年出版的《雷聲》周刊第4號,內容計有〈郝柏村-台灣得軍事強人?〉(徐策)、〈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的微妙關係〉(駱慈海)、〈錢復能回來當部長嗎?不可能!〉(金可華)、〈林洋港與李登輝的戰爭〉(林台生)、〈中華民國有外交政策嗎?〉(黃天中)、〈燃燒吧,矮腳的鴕鳥!-澈底檢討對我國對韓關係的龜縮政策〉(金士)、〈赴沙醫護人員滿腹辛酸淚-衛生署要拿出魄力來〉(陳中)、〈被扭曲的暴力新聞-何瑞昆被殺真相〉(卜安)、〈南、北韓可能「對話」嗎?〉(黃任立)、〈職業反共家-谷正網 「國民黨大老評傳」系列第二篇〉(一心)、〈是誰丟了大陸?-為陳立夫兄弟抱不平〉(史大觀)等。   此件為《雷聲》雜誌,主要創辦人為雷渝齊。《雷聲》創辦人雷渝齊為政治人物,出生於重慶,後加入國民黨。在1980年當選立法委員,但試圖在1983年再次參選時因未受國民黨提名而退黨參選,在1984年創辦《雷聲》雜誌並投身黨外運動,且以老兵權益為主題,後在1987年創辦「大公黨」,並自詡為「國民兩黨外的第三勢力」。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