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雷聲雜誌社發行《雷聲週刊》第3期

  此為大學雜誌社於1984年出版的《雷聲》周刊第3號,內容計有〈這樣的教育部長還要戀棧嗎?-朱匯森應該鞠躬下台〉(黃雲)、〈朱撫松還能不下台嗎?-由亞青杯事件談起〉(王將)、〈不能再對韓國讓步了!-「亞青杯」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張光傑)、〈國民不願建立省主席任期制度-兩項臨時提案一波三折〉(司徒寤)、〈「陳鼓應事件」來龍去脈〉(黃宗華)、〈雖是同根生,相煎卻太急-評黨外的民主品格〉(王曉波)、〈「夏潮」對黨外的批判值得深思〉(韋名)、〈不要讓人權睡著了-論第三審訴訟與申請解釋憲法權〉(唐建國)、〈美國將售予中共何種飛彈?-台北的頭痛時間〉(子丹)、〈馬來西亞的反對勢力-執政黨「巫統」壓迫民主人士〉(陳漢華)、〈開大胸懷,用真人才,行康莊道!-為未來的新內閣和新政府獻言〉(金士)等。   此件為《雷聲》雜誌,主要創辦人為雷渝齊。《雷聲》創辦人雷渝齊為政治人物,出生於重慶,後加入國民黨。在1980年當選立法委員,但試圖在1983年再次參選時因未受國民黨提名而退黨參選,在1984年創辦《雷聲》雜誌並投身黨外運動,且以老兵權益為主題,後在1987年創辦「大公黨」,並自詡為「國民兩黨外的第三勢力」。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484 25.02877), 創作地: POINT (121.5876 25.04876)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