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秤豬》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秤豬》,描繪日本時代後期豬隻的買賣受管制,需在警察大人的監督與記錄下,才能秤豬公的情景。無畫作題跋及落款。本件與館藏號2004.019.0169描繪情景相似。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當家中的豬仔養大之後,除了少數是拿來自己食用之外,大部分是將其賣出,藉此換來一筆現金,得以貼補家用。而賣豬是件大事,面對已飼養多時的豬隻即將出售之際,飼主難免有所不捨。 當收購豬隻的商人來時,牠們大多會帶來大秤、扁擔和繩索。首先是將豬隻抓住,通常豬隻會到處亂竄,所以需要身手靈活的壯丁,才有辦法抓住。再來用繩索用將四肢綁住,用倒吊的方式將豬隻提起,一方面才好秤重,另一方面要較好抓走。秤重時,豬商會用大秤(大量仔)來測豬隻的重量。在沒有現代的電子秤與彈簧秤之前,「秤」是早年衡量重量的主要工具,通常大的叫做「量仔」,小的是「秤仔」;另外在搭配不同重量的秤錘,秤錘早期是石頭製成的,後期則是金屬材質。秤是藉由平衡的方式,便能秤出物品的重量,不過由於豬隻比較重,通常會用較大的秤錘。 通常在秤豬隻時,飼主可是會仔細觀察,務求斤兩不差。而豬商也會檢查豬隻的審體與健康,這跟能否拿到好價錢可是很有關係的。不過在日本時代後期,要養豬賣豬可不是自由行事即可,因為正逢戰爭期間,物資匱乏,所以豬隻也算是管制物資,養豬前要先去保正那邊登記,要賣豬、殺豬之前,也是要先報告,會有保正到場觀看監督,還會剪豬耳朵做紀錄。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