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鑽燈腳生蘭巴》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鑽燈腳生蘭巴》,描繪元宵節人們提燈籠、賞花燈的情景。畫作題跋為「鑽燈腳生蘭巴,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花燈,是元宵節夜裡最為璀璨的夜裡風光,這項習俗源自於漢朝,相傳漢武帝將農曆元月十五訂為「上元燃燈節」,這個晚上京城裡處處張燈結綵,以通宵達旦來祭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時至魏晉南北朝後,賞花燈已成為各地元宵的重頭戲。 花燈又稱為「鼓仔燈」。每逢元宵節前夕,許多人便以竹條做為骨架,利用竹的韌性架構出許多造型,外表再糊上紙或布。由於「燈」字在民間有「光明」和「添丁」的意思,所以賞花燈不僅代表著前途光明,在以往重男輕女的社會中,婦女在花燈下行走,便是希望能「鑽燈腳,生蘭巴」,也就是希望能一舉生男。例如嘉義朴子的配天宮便有賞「燈花」的習俗,相傳是清朝嘉慶皇帝體恤自幼照顧水師提督王得祿的兄嫂許氏年事已高,無法赴京賞燈,特地恩准在王府設燈花,而後移至配天宮內,希望與民同歡。許多婦女在賞燈時,會向媽祖婆擲筊,若求得白花便可得男,要是求得紅花便可得女。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