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香馨「香囊」雄黃酒》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香馨「香囊」雄黃酒》,描繪端午節時,掛帶香包、以雄黃酒避邪的習俗。畫作題跋為「香馨「香囊」雄黃酒,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端午節正值春夏之交,正好是蚊蠅大量出現之際,傳染疾病也跟著肆虐,所以古人稱農曆五月為「毒月」。為了防範未然,而發展出許多祛邪避毒的方式,雄黃、香馨便是其中其一。 當天,大人們會飲用雄黃酒,相傳可以避邪。至於小孩子因年幼兒不能飲酒,便用毛筆沾著雄黃酒,在幼童的額頭上寫上「王」字,則可以防止生瘡毒。除了飲用與塗抹之外,若將雄黃灑在住所的內外,則可以防止蜈蚣、蜥蜴、毒蛇、蠍子、蟾蜍等「五毒」入侵。不過雄黃是種含毒,使用上可別過量。 家中的婦女也會在端午節縫製「香馨」,也就是香包,以綢布做成各種花鳥漁獸的造型,放入檀香等香料,再用紅線串起,掛在幼童的胸前,成為小孩子在端午節時最喜歡的玩意。另外,有的人家會給小孩子佩帶「長命縷」,在手腳繫上五色的絲縷,希望孩子能延年益壽。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