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尾牙》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尾牙》,描繪年終時大家一起吃尾牙的情景。畫作題跋為「尾牙,呷頭牙撚嘴鬚,吃尾牙面憂憂,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牙」是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土地公除了庇佑農作豐收之外,也是商家的守護神,所以每逢農曆的初二及十六日,總可以見到許多商家準備牲禮蔬果等,祭拜地基主或土地公。祭品中一定要準備拔毛煮熟的白斬雄雞,以代表生意興隆;祭祀過後的菜餚,便可以請家人或員工一起食用,這便稱為「作牙」,所以依照時序來看,每年農曆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便是「尾牙」。 尾牙是老闆犒賞員工終年辛勞的表現,所以菜色總是特別豐盛,有的還會發放紅包。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盡情享用當前美食,因為這頓飯也可能是來年工作有無的關鍵,老闆若想解雇哪位員工,便會將雞頭對準他,表示該員工的工作可能不保,所以才會有「吃頭牙燃嘴鬚,吃尾牙而憂憂」這句傳神的俚語出現。 至於一般人家則會在這天包「潤餅」和「割包」。潤餅是用潤餅皮包捲住豆芽、蛋皮絲、豆干絲、紅蘿蔔絲、花生粉、香菜...等食材,其形狀就像用紙將銅錢包成圓筒形般,表示發財富潤家庭。割包則是將滷肉、酸菜、花生粉、糖、香菜等,放入剖切一半的外皮中,半圓的形狀跟錢包相似,象徵發財。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