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賣陶的人》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陶的人》,描寫賣陶的人挑著水缸到農家販售的情景。畫作題跋為「賣陶的人,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陶器,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用來裝水乘物都相當方便。陶器的製作大多在製窯廠完成,一般多會批發到各個商家販售,有的人也會自己到製窯廠挑選幾個陶器,然後到街上販售。 臺灣的製陶歷史相當久遠,可追溯至史前時代,而工廠式大量生產的方式,大概可從清代算起。當時承襲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的手法,以手工轆轤來製作,並利用蛇窯來燒陶。到了日本時代,日本人引進日本傳統的登窯及現代的倒焰式四角窯,才正式進入機械化大量生產。 早期賣陶的人若沒有人力車的協助,便會使用扁擔挑,通常是左、右兩端用洋麻索綑套住大水缸,再將小型的鍋、盆、罐等放置在大水缸的「腹內仔」,這樣除了可節省空間,也可以提供顧客較多樣的選擇。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