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乾閹後塗藥》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乾閹後塗藥》,描寫閹牛過程的情景。畫作題跋為「乾閹後塗藥,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早期的農村社會,為了讓所養的家禽家畜長得更結實強壯,通常會將其閹割,使其不再有生育能力,才能長得更大、更快。如果要閹割的是牛,必須讓牛隻躺臥在地上,還得出動數名壯丁將牛隻壓住後,才由師傅來操刀。一般而言,閹割是將雄性動物的睪丸取出或割除,所以師傅會利用槌子和刀具,一刀下去,迅速割除牛睪丸;有的地方則是利用夾板搓揉牛睪丸,讓組織壞死以達到閹割的目的。而幫牛閹割過後,師傅會在傷口塗上「王祿仙」特調秘方─鍋底灰攪拌茶油,以迅速達到止血消炎消腫的功效,避免傷勢惡化,反而威脅到的牛隻的健康與生命。 由於閹牛不是常見的事,所以每遇這種機會,總是吸引老老少少圍觀。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