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綁蒸籠》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綁蒸籠》,描寫製作蒸籠的情景。畫作題跋為「綁蒸籠,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早期的廚房大多是用爐灶來煮飯,當爐火升起之後,上面便可以放鼎來炒菜,或是用木製、竹製蒸籠來炊蒸食物。尤其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自己作「粿」,不管是鹹粿、甜粿、或發粿,一定要用蒸籠來製作才道地,也才有風味! 傳統蒸籠的作法相當繁複,首先師傅將竹子或木材刨成片,然後慢慢敲打捲曲成圓形;另一邊的師傅,則將竹條或木條穿插交錯,編織成放置食物的底座,以及蒸籠的蓋子,一個手工打造的蒸籠就此完成。 另外,還有木頭製成的四角型蒸籠,材質雖重,但能蒸炊的食材也較多。客家人的長方形粿、辦桌的總舖師,多用四角蒸籠。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