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擔大餅》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擔大餅》,描寫「大定」時男方送聘禮的隊伍,以竹簍裝著滿滿的大餅,送到女方家的情景。畫作題跋為「擔大餅,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古禮中訂婚分為小定、大定(完聘)。大定之日,男方將聘禮備妥,再由眾人擔著,浩浩蕩蕩向女方出發,盛大者甚至像遊行般熱鬧醒目。男方聘禮大致如下,有禮帖(記載禮物目錄、儀式順序)、結婚證書、聘金、禮餅(多則240份,少則60份)、禮服(新娘結婚時穿)、手環、戒指、香燭一對、禮香數束,以及閹雞兩隻、鴨母兩隻、羊豬、福員、麵線、冰糖冬瓜等食品。當隊伍到達女方家時,門前已響起陣陣鞭炮聲,接著女方也點香奉告祖宗神明,並將女方證書交付媒人婆。 當儀式結束後,女方只會收下部分聘禮,其餘還給男方。例如福員、閹雞、鴨母均屬男方福份,全數奉還;還會準備新郎的禮服衣襪等,作為回禮。至於禮餅,女方則會分送給親友,收到喜餅者可別忘了在婚禮時送份「添粧」(紅包或禮物),作為回禮。 不過在農業社會之時,若兩方認為禮物往返過於路遙且繁瑣,就會折合成禮金,稱為「打盤」,可見古禮仍會隨著時光流轉而因時制宜的。隨著工商社會的步調加快,現在人以較少全程依循小定、大定,通常以「訂婚」一次解決。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