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剛經闡說》

《金剛經》又譯為《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有能斷煩惱之意,為大乘佛教般若類住要經典之一。譯本有六種:一、北魏.菩提流支(?-535)譯;二、姚秦.鳩摩羅什(334-413)譯;三、陳.真諦(499-569)譯;四、隋.達磨笈多(?-619)譯之《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五、唐.玄奘(602-664)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唐.義淨(635-713)所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流通最廣者為鳩摩羅什譯本,與梵文最能對應者為達磨笈多與玄奘法師譯本。本件為《金剛經闡說》,線裝本,封面及封底應有重新裝訂過。從該書首頁可看到同治戊辰字樣,書名外有古閩拔白雲山人著,海東香橱山房校。序末載嘉慶21年(1816)秋上浣古閩白雲山人存吾氏手題於姑蘇會垣之淨信堂。書末捐印人等有臺南廳長治二圖里大湖庄709番地林文朝的捐印事由等,可知該書經過多次翻印,此書是日治時期的翻印版本。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