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淺紫棉質格紋女裙

「和美織」俗稱「和美織仔」,在日據時代因「戰時經濟動員」的目的下,殖民政府推動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業,從裹腳布的手工紡織開始,接著製作撚紗線、縫衣線等初級加工。臺灣光復後改製腰巾、頭布巾、背巾等織造,因織布寬度由以前的一點二尺,擴大為二點四尺,使得「和美織仔」打開知名度。民國36年,因美國經濟援助分配棉紗,讓和美紡織正式起飛,後來改用機械生產,織造技術大幅躍進,生產風行一時的格子布、緹花布,奠定和美紡織業的基礎。 此件女裙是以單層淺紫色棉質格紋布料製作,在裁剪結構上採用前後二片、接腰、打褶的方式使腰臀合體,腰頭布使用白色棉布接合,有別於傳統圍裹式的裙型,是屬於受西式服裝結構影響的筒裙。側邊開口處未見拉鍊或其它鈕扣固定,推測是以加長腰圍重疊的方式來做閉合,而且穿著時有長上衣遮蓋住裙頭的部份。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4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