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縮腰式中型石臼

1.本件以石頭鑿成縮腰式造型,周徑上寬下窄,底座雖小,重心仍然穩定,外部有明顯敲鑿痕跡;中間為一個半圓形的深坑凹槽,頂部口部邊緣鑿有一圈方整隆起的結構,目的是為避免舂搗時米穀外洩,推測該石臼是作為人工持杵搗擊使用。整體保存狀況相當良好,頂部與半圓形深坑凹槽中有經年不再使用所累積的泥塵。 2.此類中型的石舂臼大多主要是用於年節時,將製作糕粿的內餡如花豆、紅豆等搗成豆餡、豆沙等。石舂臼是臺灣早年農業社會常見的食材加工器具,1940年代以後,這種費力的石臼已漸漸淘汰,偶而可以在鄉間看到廢棄的古老石臼,或者被當成民俗藝術品蒐藏裝飾使用了。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