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美製藥「治熱痛」藥品包裝袋

1.本件中美製藥「治熱痛」藥品包裝袋,紙質彩色印刷,封面最上方為治熱痛的英文拼音「CHY REH TONG」紅色粗體字,下方有「齒痛頭痛退熱良藥」及藥品名稱「治熱痛」分別印在兩個藍底白字橫條框內,封面中間繪有3位頭痛、齒痛與小兒發燒的患者,使人一目了然該藥品的主訴療效,封面四邊再以紅色幾何粗邊框裝飾。包裝背面右側有「許可衛成字第四三九五號」,左側則為製藥商及地址「中美製薬家庭配置社」、「台中市中區三民路九五之六号」,中間有一個紅色達摩不倒翁,不倒翁身體區塊印有效能與用法說明,封底最下方有英文註明「“CONTAINS” PHENACETIN, ASPIRIN, CAFFEIN」,以及製造日期與批號空白欄位。 2.從封底可知該藥品「治熱痛」主治「四季感風、解熱、頭痛、齒痛、神經痛、、關節僂麻質斯等級有效驗」。用法則為「一日三回成人一回一包」、「十五歲以下止半包」、「五歲以下請用..........小兒專門藥」及「每食用後用溫茶或姜母茶送下」。 3.臺灣的醫療發展與習慣深受日本影響,日治時期在政府扶持下,西醫取代漢醫成為醫療主體,以科學漢方為主的家庭成藥亦可列為醫生之處方用藥,藥廠或藥房所生產的加工成藥或家庭藥,其成份多有中、西藥成份混和的情形,而這些家庭成藥因透過寄藥包服務而使用方便,價格合理,廣受民眾歡迎,二戰後仍盛行,至1970年代臺灣醫療普及後才逐漸式微。 4.不倒翁日語稱作「達摩だるま」,也稱「阿不倒」,是日本的吉祥物,象徵能消災解厄,招來吉祥好運。臺灣早期成藥包裝形式風格深受日本殖民影響,時常出現以簡潔俐落的文字、插圖加上幾何、花草紋飾邊框裝飾,或是旭日、櫻花、武士或不倒翁等日本東洋風格的設計。達摩不倒翁直至1970、1980年代都仍然可以在臺灣成藥包裝中見到。 5.中美製藥家庭配置社(原中米藥房)成立於1936年,提供臺灣中部鄉里家庭寄藥包服務,1947年改名並生產各式西藥,1968年後又改組擴大為中美製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為知名本土藥廠之一。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47~196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臺中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