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淺綠絲質大襟鑲緄女背心

1. 臺灣漢族婦女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還有一種稱為「祫」的背心,是一種穿在大襟衫外的無袖短衣。此種服裝衍生自清代的「緊身」,又稱為「馬甲」或「坎肩」,在清代婦女服飾中,立領、無袖的合身衣,根據《釋名·釋衣服》記載:其最初形式為其一當胸,其一當背,故名裲襠─今俗名「背心」。清朝時期領子為立領,後期常見為圓領(無領)造型、無袖(袖孔寬大),冬衣者為雙層有裡或夾裡鋪棉。 2. 此背心為雙層結構,裡布棉米白色棉布,表層為淺綠色絲質布料製作,圓領、右開大襟,領緣以及大襟外緣加飾黑色布料鑲緄,最外緣再貼飾紫色緹花織帶,有蝴蝶、菊花等花紋圖案豐富多彩,鮮明而亮麗。 3. 襟頭如雲紋外有同色出芽緄邊,並以黑色配布作五對細長的直布釦(頷下1、大襟2、腋下1、脇邊1),雖以布結紐頭的簡單形貌,但整體外觀呈現高貴而明亮的風采。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