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湖水藍地卍字紋下端寬形肚兜

1. 此件為菱形下端略寬形肚兜湖水藍緞,背面為米色棉布,有些許污漬。裝飾方面,在圍頸、肚兜四邊、腰部、圍腹口袋,乃至圍腹口袋上方菱形框,均以捲線繡做邊框,內裡沒有其他紋樣,僅有圍頸部分以紅線繡卍字紋,乍看之下此件肚兜與2003.008.0267、2003.008.0268類似,但是此件肚兜在圍頸兩側以紅線縫有喜鵲站立在梅梢上的金黃色金屬品,寓意喜上眉梢,作用應為繫繩,表現了肚兜的奢華感。此件肚兜源於臺中霧峰,下端略窄呈圓弧,以單色線為主繡邊框,表現當地風格特色。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中霧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