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黑絲質緹花團龍文對襟男外褂

明朝方以智《通雅‧衣服》篇中敘述: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清人徐珂《清稗類鈔》記述:褂,外衣也。開對襟的服裝通常用於外衣,稱之為「褂」。清代男子穿長袍時經常在罩上一外褂,原本褂長至膝蓋,後來流行一種行褂,長僅至臍,便於騎馬所以有稱「馬褂」。民國元年、民國十八年政府頒行長袍、馬褂為男子禮服形式,在臺灣傳統漢族男子長袍馬褂幾乎為一般大眾的禮服。 此褂表布以黑色絲質緹花布料製作,精緻的雙龍搶珠團花圖案,顯示富貴吉祥的圖案花紋寓意。內裡以毛皮製作,無領(圓領)、前開對襟,有五對直布扣綴有金屬鑿花的銅製釦頭顯示高貴的用料和不凡的價值,前後左右四開裾,露出內襯的毛皮緣邊,更彰顯出溫暖與貴氣,此應為男性的冬季禮服。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