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製鈸

1. 本件為銅製拔,為單邊,鈸的形制完整,鈸頂處有洞但無握把,物件本身有刮痕。 2. 鐃、鈸為常見的兩種敲擊樂器。兩者皆由一對中間突起的銅盤組合而成。部位份為「鈸頂」(中間突起處)與「鈸沿」(周邊圓形板體),中間突起部分(碗)較小者為鐃,中間突起部分(碗)較大者為鈸。透過碗頂小孔穿繩或布巾為握把,演奏技巧可包括重擊、輕擊、悶擊、滾擊、側擊、擦擊等。鐃、鈸常於現代國樂團中演奏,其中鈸更是在北管系統的鼓吹樂、戲劇擊佛道教法事後場經常出現。 3. 鈸,俗稱為「鈔」,為青銅材質,通身沒有紋飾,使用時雙手分直繫於突起處之布條互擊。在祭典、儀式中中使用的鈸,尺寸有大小兩種,大的為大鈸,如稱大鈔,直徑約25公分;小的為小鈸,俗稱小鈔,直徑約15公分。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