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彩蝦紋碟

小碟以壓模製成胎體,敞口圓唇,淺弧腹,圈足,胎色米黃,內外施白釉,施釉不均,盤心未及釉處可見胎上直接承印,盤底無廠商印款,為臺灣早期大量生產的食器。盤心蝦身輪廓以印模圖案蓋印上色釉,並加彩點出蝦眼、蝦身塗色。蝦鬚略短於彎曲蝦身。此類釉上彩餐具經實際使用後會導致脫彩,可見蝦紋局部脫彩。「蝦紋」常見於臺灣早期盤碟裝飾,餐桌上有魚有蝦,象徵富裕,此外,蝦的腰呈鎧形,而又能自由彎曲,並有很大的跳動力,所以寓意時來運轉與順利。這類描繪身體彎曲,蝦足前張,長鬚向後仰的蝦圖又叫「彎彎順」,是盤碟上蝦紋的標準模式。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45~1965, 年代描述: 戰後初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