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花印花紋瓷碗

清代後期華南地區大量生產的印花青花碗,主要流行生產年代約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敞口微侈、斜弧壁,近底處略作方折,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形、釉下鈷藍印花施釉之後,施罩透明釉高溫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之外滿釉碗,外器底留有突起的壓模痕,內外器壁可見縮釉痕。碗外器壁青花裝飾,推估是使用印章般的工具沾印鈷料,押印六組帶狀仿梵字紋圖案。其中兩組裝飾帶可見重疊押印,可以推測其印花工序。近世以來隨著中國青花瓷的傳佈世界,韓國、越南、日本與歐洲荷蘭、英國、德國等地陶瓷窯業紛紛崛起,除了降低本地對於中國貿易瓷的依賴需求,更進一步加入陶瓷的國際外銷市場。競爭激烈的陶瓷貿易商業策略基本有二,一是創立高檔品牌,二是低價競銷。這類作工較粗的印花青花瓷,正是走平價商品路線,常見於華人移民聚落的餐具組合,臺灣歷史考古遺址亦普見出土。這類印花青花碗多採疊燒技術工藝,因此碗心常見帶有澀圈痕跡,此件作品內面滿釉,通常是裝燒時放在最上面的製品。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中國華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