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雅族男子耳飾

1. 泰雅族男子耳飾,共1組2件,兩件材質、外觀、大小均十分相似。耳飾呈淺黃褐色,外型類似蕈菇狀,前端呈扁平圓盤形,以鹿角近基部之部分切截磨製而成,細看可見鹿角與頭骨相連接之骨髓紋理;後端則以獸骨磨製成細長形之短棒,短棒末端鑿一小孔,可穿綁線繩,短棒無鑿孔的一端最後以松脂等黏著物與鹿角圓片中央接合。 2. 本件原始購買資料註記採集自臺中達觀泰雅族。耳飾在泰雅族是極為普遍的飾品之一,傳統泰雅族男女皆有穿耳及佩戴耳飾的習俗,據說耳洞為死後件祖靈時不可或缺的部落標誌。男女未婚前皆配戴耳飾,但婚後男子不戴,女子則長戴。穿耳洞時先以細針穿過耳垂中央部分,並在穿孔處以細線縫合以防傷口癒合,日後逐漸以草莖、細竹管取代,逐漸撐大耳孔直到可以配戴耳飾為止。男子所戴的耳飾較女子粗大,常用長管狀之耳棒(或稱耳軸) 或圓形貝板耳飾(或稱耳璫、耳盤等);女子耳飾較小,多為貝片磨製成的耳軸、耳板或貝珠耳墜等。 3. 本件耳飾之形式與泰雅族男子之圓形貝板耳飾相似,惟材質相異。配戴時圓板朝前,短棒插入耳洞,短棒末端之鑿孔,可穿麻線以相縛於腦後,多於參加盛典或慶功時佩戴。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採集地臺中和平達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