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偕著《福爾摩沙遙寄》

1.本書作者為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內容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馬偕的生平介紹及到淡水的過程;第二部分是關於臺灣的描述,其中涵蓋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生態和民族;第三部分是有關臺灣漢人的敘述,包括政治、人民、產業、社交生活、傳教服務、教會的設立等等。第四部分著重於已被征服的平埔族(熟番);第五部分描述了山上原住民的生活和風俗,及獵頭族;最後一部分主要是敘述淡水及在那裡的傳教服務工作。 2.馬偕長期以來一直是加拿大長老會傳教士的英雄。1871年12月31日抵達臺灣,1872年到淡水定居,直到1901年因罹患喉癌在淡水寓所辭世。馬偕在淡水創立「牛津學堂」和「淡水女學堂」,其行醫的「滬尾偕醫館」,則為今日馬偕醫院前身。馬偕在當時被戲稱為“黑鬚番”(black bearded barbarian),當地居民亦稱呼為“偕牧師”(Kai Bok-su)。1895年,馬偕將大量的文獻,包括筆記、觀察記錄、報告和日記的摘錄、科學研究、描述的片段文字、人物的素描等等資料交予James Alexander MacDonald牧師,希望他協助整理及出版。本書於是出版於1896年。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9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蘇格蘭愛丁堡、英國倫敦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