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Jean-Baptiste Bourguignon d' Anville《中國新地圖集》

《中國新地圖集》(Nouvel Atlas de la Chine,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et du Tibet,直譯新中國、中國韃靼及西藏地圖集),法文地圖,法國著名宮廷製圖師Jean-Baptiste Bourguignon d' Anville根據耶穌會傳教士資料繪製新版中國地圖後,先收錄在1735年Pere J. B. du Halde所撰的《中華帝國全志》(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 historique, chronologique, 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直譯中國的地理、歷史、年代、政治以及物理描述),在法國巴黎印行。1737年擴充成《中國新地圖集》,以自己為作者在荷蘭海牙印行。 這本地圖集實為清朝康熙皇帝命耶穌會傳教士測繪中國各省之地圖成果,即《皇輿全覽圖》的法文譯本。此測繪工作始於1708年(康熙47年),參與者有費隱(Fridelli)、雷孝思(Regis)、杜德美(Jartoux)、馮秉正(De Mailla)等人,至1716年(康熙55年),除新疆和西藏部份地區外,測量工作全部完成。由杜德美進行全國總圖的彙編工作,集成《皇輿全覽圖》,包括總圖1幅,分幅地圖共七排41幅,於1718年進呈康熙御覽。 d' Anville依照費隱寄去的「皇輿全覽圖」和相關資料,仍做42幅地圖,但重新切割圖幅,計總圖1幅,中國本部總圖1幅,中國本部分省圖15幅,中國韃靼總圖1幅,中國韃靼分圖12幅,朝鮮1幅、西藏總圖1幅,西藏分圖9幅、Beerings船長穿越多波爾斯克市到勘查加圖1幅。此本《中國新地圖集》,是繼1655年衛匡國(Martino Martini)《中國新地圖誌》(Novvs Atlas Sinensis)後,影響歐洲對中國地理認知最重大的一本地圖集,也是18世紀歐洲最詳盡完整的一部中國地圖集。 書中收有一張福建輿圖(Province de Fo-kien),包括有臺灣。臺灣只繪出西部,東部為空白,顯示馮秉正等人只在西部作測繪,未踏及東部。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73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荷蘭海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