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中大庄浩天宮泥塑紅面順風耳像

1.本館蒐藏之千里眼和順風耳源自於臺中梧棲浩天宮,係為大庄媽祖之配祀。根據廟方表示:千里眼與順風耳於昭和3年(1928)請匠師於廟中泥塑建置。民國72年(1983),因千里眼公左肩自然損壞,由顏清桂等8人發起捐獻共募得18萬元,將損壞之千里眼移駕至清水聖三軒佛像雕刻店,並依據其形態與神韻以木刻仿製,新刻者係為現在浩天宮所崇拜之神像。原泥塑神像則由店家以2萬元收購,修護千里眼公之左肩後,以3萬5千元轉售給嘉義丁姓文物商,並於民國92年(2003)由臺史博購藏保存至今。購藏時附有配件:佛珠和斧,該配件應為流轉於民間蒐藏時期附加之,而非與順風耳同時製造之主部件關係。 2.此尊順風耳公之基底材以木柱支撐,身高129公分,身上飄帶則以可塑性較高的鐵絲曲折成形,表面再以泥塑塑其形態,並彩繪之。神像形態為妖頭人身,頂有單角,合嘴但獠牙外露,瞪眼,眼神下視作聆聽狀,手持斧,立姿於木質基座上。順風耳公之面色及身體膚色皆呈紅色,其彩繪層則因年代久遠及煙燻之故,膚色及冑甲戰袍金身的色澤亦有明顯褪色之跡。 3.千里眼、順風耳來源說法眾多,但均原為擾亂地方、為害百姓的妖精。其來源一說為明末《天妃顯聖錄》:「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故又稱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另一說則原為棋盤山桃精柳鬼。後經天上聖母媽祖收伏後,成為媽祖駕前的護駕將軍。 4.千里眼、順風耳造形與特徵於《封神演義》中描述為:「 一個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一個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容似硃砂,頂生雙角」,又說:「一個面如藍靛眼如燈,一個臉似青松口血盆。一個方天戟上懸豹尾,一個鈍鋼板斧似車輪。」如依據此說,千里眼應為綠膚持戟、順風耳則為紅膚持斧。然而目前臺灣各大媽祖廟之千順公的膚色及所持之兵器並不完全依此傳統。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8~1929, 年代描述: 推測為昭和3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