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化與躍進的臺灣愛知名古屋館及臺北龍山寺

1. 本物件為以文化與躍進的臺灣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有兩張圖像,右邊為愛知名古屋館彩色繪圖,影像中有1棟日式城堡建築為愛知名古屋館展覽館,門口上以紅色標有「愛知名古屋館」,影像下方標註「愛知名古屋館」,左上方為臺北龍山寺黑白照片,為臺北龍山寺建築外觀具有門口有6根柱子,皆有雕刻,屋頂為重簷歇山,下方標註「台北龍山寺」,明信片上方有「文化と躍進の台灣」、右側有「南の守護島」,明信片右邊偏上位置蓋有一紅色圓形戳章,上方文字為「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湾博覽會」、「產業と國防」、「台湾」,上有太陽散發放射狀光芒圖樣、外觀似番薯的臺灣,以及兩架飛機。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橘色單色印刷,右上方框中有一狀似粽子的圖樣,右側標有「郵便はがき」,上方有「POST CARD」,中間有一條分隔線。 2. 始政四十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為西元1935年10月至11月以臺北為主舉辦的博覽會,分為4個會場,第一會場於臺北公會堂附近,第二會場於今二二八公園,第三會場於迪化街附近,第四會場於陽明山,而各地政府也各自舉辦小規模的展覽和活動。愛知名古屋館位於第二會場,為仿照名古屋城所建,為相當受歡迎的場館,館內商品為愛知與名古屋兩地之特產,會期間的營業額高達12,120圓,而愛知縣借此次經驗為其將舉辦博覽會做準備。 3. 艋舺龍山寺由泉州三邑人建於西元1738年,後歷經1815年大地震與1867年暴風雨侵擾,皆曾重新修建,而今日之規模則要等到1919年之修建完成後才出現,其主祀為觀世音菩薩,但實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廟宇,艋舺龍山寺另外還與艋舺清水巖跟大龍峒保安宮合稱臺北三大廟門,現為國家二級古蹟,正進行國定古蹟審議中(2018年9 月)。影像中寺廟外觀為西元1920年,由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建造。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35/10/10~1935/11/2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