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鹽田結晶池

1. 本物件為以臺灣鹽田結晶池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鹽田結晶池黑白照片,影像中為阡陌交錯延伸的鹽田,鹽田之中間處,有6個雙雙併排的圓形凹洞為鹽滷池,影像前方中央位置,亦有一個圓形向下的鹽滷池,影像右上位置,有4棟單層樓式平房,影像下方標有「臺灣鹽田結晶池」、「10」、「(K)」。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藍色單色印刷,右上方框為郵票黏貼處,右側為「郵便はがき」,上方為「UNION POSTALE U□IVERSELLE.」、「CARTE PO□TALE」,中間有一道分隔線,其右方有一由左上自右下的毀損線條。 2.《島夷志略》中曾提及臺灣原住民煮海水為鹽,而真正成為製鹽產業則為鄭氏時期,陳永華於西元1665年在臺江內海地區開闢鹽田,引海水入田,並由日曬,此後便開啟了臺灣西部地區的曬鹽史。此一曬鹽法又被稱為天日曬鹽,即利用陽光使海水蒸發結晶成鹽,此製鹽法盛行於臺灣西南部沿海,最關鍵因素為蒸發量,因此較適用於乾濕季分明之南部地區,今臺灣鹽田已轉為觀光用途。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