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元寺舊貌

黑白照片《開元寺舊貌》為拍攝開元寺現今之樣貌。照片中開元寺三川門有著燕尾屋脊,且大門成全開樣,周遭樹木繁盛茂密,可想見當時的風光。開元寺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在清朝時期是柴頭港溪溪畔,在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開元寺前身(1680年)是鄭經為董太妃而興建的北園別館,在董太妃過去後此地跟著廢止。此外鄭經之長子、鄭克𡒉皆是在此遭馮錫範與鄭哲順絞死,歷史上稱東寧之變。 1690年,臺灣總兵王化行與臺灣兵備道王效宗皆認為臺灣缺少佛教寺廟,故在此建廟,由於此地位於柴頭港溪入海處,命名為「海會寺」,是臺灣第一座官建佛寺。循唐玄宗所開之例,又稱「開元寺」。歷史上數次更改其名「榴禪寺」、「海靖寺」,最後於1869年確定為「開元寺」。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